5月18日下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影视专业委员会更名“乡村振兴传播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蓝皮书及评价标准、评价指数编制和创新实践成果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相关领导及候选委员代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传播赋能乡村生态新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讲话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表示,站在新起点,面对“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时代命题,专委会更名换届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升级。希望专委会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科技影视从“成果记录者”向“发展助推者”转型,赋能乡村振兴,共同为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发展凝聚智慧、提供示范,携手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换届选举环节,经无记名投票和现场公示,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运营中心主任上官王强当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乡村振兴传播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总编辑、《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课题组组长王冰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丽英、刘贤志、李志华、李巍、林长青、徐招光当选副主任委员。

新当选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冰代表新一届委员会发言
《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蓝皮书及评价标准、评价指数编制和创新实践成果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王冰以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身份详细解读了“蓝皮书”编制方案及评价体系,并代表新一届委员会提出工作计划与核心思路,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标准制定与成果推广,推动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五位嘉宾共同按下启动装置,象征蓝皮书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冰指出,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创新实践成果征集聚焦生态惠民生、生态聚公益、生态兴党建、生态新赋能、生态新金融、生态新农业、生态新文旅、生态新康养、生态新能源等九大领域、具创新性与可推广性的创新实践成果。这些成果经过严格筛选后,将为入选创新实践成果的申报主体颁发证书,优化完善入选创新实践成果,并编入“蓝皮书”。后续,将举行“蓝皮书”发布会,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推广,为各地乡村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助力打通理论到实践、农民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王冰表示,精心编制《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评价标准》《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评价指数》,构建评价体系。“蓝皮书”将收录筛选后的创新实践成果,塑造乡村文化品牌,年底筹办“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博鳌论坛,发布《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蓝皮书,提升行业影响力。实施“人才—科技—金融”赋能链,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智慧直播基地,试点金融创新产品,协助委员单位和政府做好财政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申报。通过构建“传播赋能、技术驱动、资本助力、资源聚合”的乡村振兴传播生态体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构建“政产学研用”生态链,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创新金融保障机制,整合跨界资源,释放资源聚合效应。要让媒体传播放大乡村价值,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用金融工具激活内生动力,用传播的力量重塑乡村未来。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签署《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公约》
会议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签署《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公约》,承诺深化生态新经济理念共识;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公平共享;坚持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并重;深化生态资源转化,推进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创新生态公益帮扶模式;优先支持生态绿色金融;促进文旅生态融合,完善生态康养体系;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用;强化监督与长效治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协同发展,以传播赋能乡村振兴生态新经济。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在全体与会人员合影中圆满落幕。新成立的乡村振兴传播专委会,将以科技为笔、传播为媒,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壮美画卷。